-
印度之歌
已完结
作者:玛格丽特·杜 阅览:1455897
本故事中出场的人物,均系从一本名叫《副领事》的书中移植过来,并把他们安排在一些新的地方。因此,无须再让他们回到原书中去对号入座,也不应当认为,读《印度之歌》乃是读从《副领事》一书改写成的电影或戏剧剧本。即使那书中某些大致情节,被本剧所采用,但在故事的处理上,本书也换了方式和视角。
-
豪夫童话
已完结
作者:威廉·豪夫 阅览:1446725
豪夫童话的资料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他像格林兄弟那样在国内外旅游期间,亲自采集民间故事,大部分是德国民间故事和传说;第二,他从文学典籍中得到某些素材,如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等;第三,来自其他作家的著作,如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霍尔曼等。
-
日瓦戈医生
已完结
作者:帕斯捷尔纳克 阅览:1441583
195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诺贝尔文学经典。小说描写了十月革命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建设。小说主人公尤利·日瓦戈在他不到四十年的短短人生道路上经历了几乎所有这些复杂、动乱的阶段,他对所有这些历史事件都作出了反应。
-
古拉格群岛
已完结
作者:亚历山大·索 阅览:1440479
这个故事确实够玄乎的,不过说穿了其实是意料之中,也是世人喜闻乐道的。大概是天凑其缘吧,我与这座府邸的残年暮景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它的来龙去脉也了如指掌。而现在还活着的人中只有我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我也乐于绘影绘神、实事求是地把这一切公诸于世。首先,我谙熟这家的大少爷;其次,对大少爷一生中的许多隐情密踪我心里有一本账;另外,在他最后一次横穿大西洋的旅行中我几乎是他唯一的伴侣,形影不离。那年冬天,我周游的所见所闻还在国外炒得沸沸扬扬时,正是大少爷去世的时候,我就在他身边。至于我那已故的杜瑞斯迪爵爷,二十年来我一直伺候他,也很敬重他。对他的为人了解得越深就越是思念他,总之,我觉得让这么好的史料白白地湮没掉实在是大可惜了,再说把它留传给后人也算是还了我欠他的一笔感情债务。这桩心事了结了,我的晚年生活会更安稳,深夜的枕头上这颗覆盖着白发的头颅也会睡得更安宁。
-
麦田里的守望者
已完结
作者:塞林格 阅览:1431659
《麦田里的守望者》原作名《The Catcher in the Rye》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
北欧的神话传说
已完结
作者:佚名 阅览:1391561
—《西比尔预言书》 很久很久以前的洪荒时代,天地一片混沌,没有沙石,没有大海,没有天空和大地。在这一片混沌的中间,只有一道深深开裂着的,无比巨大的鸿沟,叫做金恩加之沟。整个鸿沟里面是一片空荡和虚无,没有树木,也没有野草。 在金恩加鸿沟的北方,是一片广大的冰雪世界尼夫尔海姆。在那里,浓雾终年笼罩在万年的冰封和积雪上,非常的寒冷和黑暗。一股巨大的泉水从尼夫尔海姆最深邃和最黑暗的地方奔涌而出,形成了许多川流不息的溪流;这些溪流夹带着冰雪世界里的万年寒气,其中有的含着剧毒,由北而南地向金恩加鸿沟奔腾而来。当溪水汇入鸿沟的时候,奔腾的急流骤然跌入无比深邃的沟底,发出雷霆一般巨大的轰响。同时,尼夫尔海姆的无数冰块由溪流夹带而来,历经千万年的时间,慢慢地在金恩加鸿沟的旁边堆积起了许多冰丘。
-
喧哗与騒动
已完结
作者:福克纳 阅览:1380577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小说进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手游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爱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全通过这三下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女佣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小说大量动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
-
女店员
已完结
作者:老舍 阅览:1377101
玉娥,志芳,我没想到咱们一考就都考中了!哎呀,有点意思,真应当作诗呀!你们听着:我心里开阔得就象这满湖的春水!我的辫子象在东风里轻轻摆动的杨柳枝儿!我的脸哪就象刚刚开了的桃花那么美!宋玉娥:凌云,凌云,你怎么一个人把好字眼儿都占了去,不给别人留点份儿呢?
-
虎雏
已完结
作者:沈从文 阅览:1368276
沈从文的小说,无疑是现代文学宝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集选录了《医生》、《三三》、《黔小景》、《虎雏》等篇。在这些奇伟瑰丽、嗅得出泥味芳香的文字中,可以体验到他不断探索的创作历程,时隐时现的湘西风情,但最惹人注意的还是那颗飘渺、孤寂的灵魂。
-
田园交响曲
已完结
作者:安德烈·纪德 阅览:1363027
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的思想影响了西方整整三代人,成为西方在现实的压抑下痛苦地追求真诚和自由的心灵后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纪德的小说三部曲《背德者》、《窄门》和《田园交响曲》,这可以说是他追求生活快乐和幸福的历程。纪德喜爱快乐,但更喜欢变化。他在《背德者》扮演放纵的角色,《窄门》和《田园交响曲》则相继扮演收敛的角色。然而,放中又有收,收中又有放,又各自成为复杂的活生生的角色。这正是纪德作品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本书收录的《人间食粮》,被誉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是纪德宣泄青春激情、追求快乐的宣言书。《人间食粮》充斥着一种原始的、本能的冲动,记录了本能追求快乐时那种冲动的原生状态;而这种原生状态的冲动,给人以原生的质感,具有粗糙、天真、鲜活、自然的特性。《田园交响曲》篇幅虽短,但是感情纠葛更为复杂,盲女治好了眼睛才看清,她和牧师的感情是一种犯罪,给一家人带来不幸,也就只有一死,于是假借采花失足落水。
-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已完结
作者:伊凡·亚历克 阅览:1359120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蒲宁的一部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7年至1933年,历时七年之久。巴黎一家报社记者曾经问蒲宁:“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您的整个文学活动吗?”蒲宁回答说:“我想是的,但我深信瑞典文学院首先想要褒奖我的是最近的一部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这部小说以主人公阿尔谢尼耶夫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着重表达“我”对大自然、故乡、亲情、爱情和周围世界的感受,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和心路历程。爱情经历无疑是作品中主人公最重要的生活体验。
-
骑虎
已完结
作者:约翰·高尔斯 阅览:1356169
人的占有欲是从来不会停止不前的。福尔赛家人总认为它是永远固定的,其实便是在福尔赛族中,它也是通过开花放萼,结怨寻仇,通过严寒与酷热,遵循着前进的各项规律;它而且脱离不了环境的影响,就如同马铃薯的好坏不能脱离土壤的影响一样。英国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历史家,到了适当的时候,将会形容这一个相当急剧的变迁为:从一个心安理得、自我约束的地方保守主义进至一个更加心安理得、然而不大约束的帝国侵略主义——换一句话说,整个国家的占有欲都在发展着。
-
阿甘正传
已完结
作者:温斯顿·格卢 阅览:1347541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阿甘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在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去了越南。在那里,他有了两个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长官邓.泰勒上尉。这时,珍妮参加了美国国内如火如荼的反越战活动。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在战争结束后,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和平集会上,甘又遇见了珍妮,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他的生活中,他结识了许多美国的名人。他告发了水门事件的窃听者,作为美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到了中国,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劳。猫王和约翰.列侬这两位音乐巨星也是通过与他的交往而创作了许多风靡一时的歌曲。最后,甘通过捕虾成了一名企业家。为了纪念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并把公司的一半股份给了布巴的母亲,自己去做一名园丁。甘经历了世界风云变幻的各个历史时期,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无论和谁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纯朴而善良。 在隐居生活中,他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醒来的甘木然坐在门前的长椅上,然后突然开始奔跑。他跑步横越了美国,又一次成了名人。 在奔跑了许久之后,甘停了下来,开始回自己的故乡。在途中,他收到了珍妮的信。他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甘和珍妮三人一同回到了家乡,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已到了上学的年龄。甘送儿子上了校车,坐在公共汽车站的长椅上,回忆起了他一生的经历。
-
爱的教育
已完结
作者:亚米契斯 阅览:1342084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学者曾将此书作为当时立达学园的重点读物。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中。1994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爱的教育》超越了时代和国界的限制,被译成数百种文字,至今销量已超过15,000,000册,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
-
少女开眼
已完结
作者:川端康成 阅览:1341068
红叶烂漫的深秋时节,清纯可爱的盲女初枝与有着贵族般高贵气质且野性不羁的礼子邂逅,初枝心灵之眼与礼子的灵慧之眼相互吸引。从长野赏叶回到东京后的礼子,一方面为学者有田的真诚心动,一方面为了挽救行将颓灭的养父——圆城寺子爵家的命运,毅然选择与玩世不恭的浪荡华族矢岛伯爵缔结婚约的道路。其实初枝的母亲艺妓阿岛也是礼子的生母。当政客芝野行将就木时,阿岛带上他们结合后所生的女儿初枝来到东京,以让他承认初枝的身世,最终母女俩遭受了拒绝的屈辱。在这期间,初枝与礼子的哥哥正春相遇,并萌生恋意。在礼子兄妹的热心帮助下,盲女在东京接受了手术。初枝终于重见光明,她与正春的恋情于是更为深挚。
-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
已完结
作者:赫塔·米勒 阅览:1336012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所收文章写于1990年9月-1991年12月,往往从日常经历或某个政治事件谈起,既有对时代局势的思考,也有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完美的文学性,尖锐却富有诗意。
-
神拳
已完结
作者:老舍 阅览:1320353
一九六○年是义和团起义的六十周年,我以《义和团》即《神拳》为题,写了一出四幕的话剧。从很久以前,我就想写一本叙述义和团的小说,并且不断向老人们打听当年的见闻,我简略地记了下来。在变乱中,这些笔记可都丢失了。即使没有丢失也不够支持写一本长篇小说的,因为东鳞西爪,既乏系统,又不无偏见。后来,目睹当时光景的老人越来越少了,我也就停止打听。写那本小说的愿望遂未实现。
-
福地
已完结
作者:弗拉迪斯拉夫 阅览:1303922
讲述纺织工厂里,有三个工人——丹尼尔,德国人和一个犹太人,因为工作时间过度,无法忍受,于是带领工人叛乱。波兰工业化初期,三个满怀梦想的青年,立志建立自己的纺织厂。三人想尽一切办法筹集资金,建成工作。最后工厂被人一把火焚毁……
-
水与土
已完结
作者:夸西莫多 阅览:1297306
195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塞尔瓦多·S·夸西莫多丛书;本书收诗歌170余首。分别选自《水与土》、《消逝的笛音》、《瞬息间是夜晚》、《日复一日》、《乐土》和《给予和获得》等诗集。这些诗篇,情愫绵绵,神采飞动,无论状景、咏物、或抒写现实世界,或缅怀往昔,都饱含了诗人的热忱。他用浓烈的感情,涂抹时代生活的悲剧,又把热烈憧憬的理想,涸染在感情的多种色彩之中。他的每一首诗,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激荡的情怀。
-
布登勃洛克一家
已完结
作者:托马斯·曼 阅览:1296604
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1875—1955)早期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它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在经济、社会地位和道德等方面的衰落和瓦解,深刻地揭示了德国市民社会灭亡的必然趋势。作品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描写手法深微细致、丰富多姿,好像现实生活复现在我们眼前,却又比现实生活来得集中、来得完美。1929年,作者本人以这部篇幅极至浩瀚的小说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委会曾赞誉此书为“德国首部格调高雅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
百万英镑
已完结
作者:马克·吐温 阅览:1288786
《百万英镑》(TheMillionPoundNote)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在美国街头乞讨的穷小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爱情,在兄弟那里也获得了一份工作。文章以其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大师小说中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
-
法国中尉的女人
已完结
作者:约翰·福尔斯 阅览:1282753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爱情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位承受了精神重负、地位卑下而性格倔强的女子向社会、向传统习俗作抗争,努力获取自由的经历。
-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已完结
作者:艾萨克·巴谢 阅览:1269498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则通过一个波兰犹太人在二战中的遭遇,成功塑造了一个陷于爱情和宗教漩涡中的犹太人形象,风格简朴,文笔幽默,富于哲理。
-
窄门
已完结
作者:安德烈·纪德 阅览:1267640
《窄门》是法国作家安德烈·保尔·吉约姆·纪德的作品,小说描写一个以悲剧结局的爱情故事。主人公杰罗姆自小爱着表姐阿莉莎,阿莉莎虽然对杰罗姆也怀有同样的感情,但她恪守清教徒的自我约束,把感情深深埋在心底,最后积忧成疾,不幸身亡。
-
荒原狼
已完结
作者:赫尔曼·黑塞 阅览:1256361
194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荒原狼(也译作荒野之狼)(DerSteppenwolf)这是一本德国、瑞士诺贝尔奖小说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所著作的自传体小说。荒原狼是个年近50的人,名叫哈立·哈勒。几年前,他租下了我姑妈家的阁楼,在这里住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沉默寡言,不爱交际,确实像他自称的那样,是一只狼,一个陌生的、野性而又胆怯的、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动物。他的脸充满智慧,表情温柔,但内心世界动荡不安。他想的比别人多,智力上具有那种近乎冷静的客观性。这种人没有虚荣心,他们从不希望闪光,从不固执己见。
-
埃及三部曲一:谋杀金字
已完结
作者:克里斯提昂· 阅览:1251518
这部小说乃是以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期为背景,这也是埃及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之一。埃及既为世界文明之灯塔,自然拥有极为可观的资源,历代以来更留下了许多伟大的建筑,例如卡纳克神庙的柱子大厅,或是位于努比亚、为了纪念法老与皇后奈菲尔塔莉的结合所建造的阿布辛伯双重神庙、都是最佳例证。埃及无论是精神上或物质上的蓬勃发展,皆源自于对玛特的尊敬;玛特不仅是女神,也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阐述了宇宙永恒的和谐、不分贫贱富贵的司法正义,还有每个人必须秉待正直不变的原则,方能掌稳人生的舵桨渡过生命之河。金宇塔文献中写道:天上的光因法老而呈现和谐,而为法老带来和谐的则是玛待,它是法老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拉美西斯的父亲塞提一世所建的卡奈神庙中,有一句铭文是这么写的司法正义是法老的力量。事实上,在埃及人民的眼中,社会和谐民生乐利都建筑在最宝贵的司法之上,然而这项为人民求福扯的制度却也十分脆弱,因为总有一些人为达目的的不择手段,不惜以贪婪的欲望、野心与谎言戕害司法。
-
热风
已完结
作者:鲁迅 阅览:1248621
我从《学灯》上看见驳吴宓君《新文化运动之反应》〔2〕这一篇文章之后,才去寻《中华新报》〔3〕来看他的原文。那是一篇浩浩洋洋的长文,该有一万多字罢,——而且还有作者吴宓君的照相。记者又在论前介绍说,泾阳吴宓君美国哈佛大学硕士现为国立东南大学西洋文学教授君既精通西方文学得其神髓而国学复涵养甚深近主撰学衡杂志以提倡实学为任时论崇之。
-
少女的港湾
已完结
作者:川端康成 阅览:1246522
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三千子率先跑到通往教室的走廊上取回自己的上衣。这时,一个瘦高个儿的人突然从微暗的窗户边凑了过来,将一个深蓝色的信封交到了三千子手中。三千子惊讶得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
第二十二条军规
已完结
作者:约瑟夫·海勒 阅览:1242470
二战时期美国一个空军中队的故事。小说情节荒唐滑稽,人物性格反常无理,对战争和美国官僚权力制度进行了强烈的讽刺。这部小说被视为黑色幽默文学的经典作品,对20世纪世界文坛有着巨大的影响。
-
福生
已完结
作者:沈从文 阅览:1239376
哈,看看背书轮到最小的福生来了,大家都高兴。虽说师母已在灶房烧了夜火,然而太阳还刚转黄色,爬到院中那木屏风头上不动,这可证明无论如何,放学后,还有两个时辰以上足供傩傩他们玩耍。呀,呀,呀,呀,昔——昔——昔孟——昔孟——呀,呀,呀,呀,昔孟——呀,呀,……昔孟母!先生拈了一下福生耳朵,生着照例对于这几个不能背书的孩子应有的那种气。求放学的心思,先生当然不及学生那么来得诚恳而热烈。然而他自己似乎也有一点儿发急,因背夜书还不到第二个时,师母就已进来向先生讨过烧火的纸煤子了。昔孟母,择——呀,呀,呀,择,择邻……择邻处!这声音是这样的严重,一个两个正预备夹书包离开这牢狱的小孩,给那最后一个处字,都震得屁股重贴上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