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为病
越人曰∶

维、

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

,灌溉诸经者也。故

维起于诸

之会,

维起于诸

之

。

维维于

,

维维于

,


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又曰∶

维为病苦寒热,

维为病苦心痛。(溶溶,缓慢貌)
张洁古曰∶卫为

,主表,

维受

为病在表,故苦寒热;营为

,主里,

维受

为病在里,故苦心痛。


相维,则营卫和谐矣;营卫不谐,则怅然失志,不能自收持矣。何以知之?仲景云∶病常自汗,是卫气不与营气和也,宜桂枝汤和之。又云∶服桂枝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此二

,乃

维之会也,谓桂枝后,尚自汗发热恶寒,其脉寸浮尺弱而反烦,为病在

维,故先针此二

。仲景又云∶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此卫气不和也,桂枝汤主之。
又曰∶

维为病苦心痛,治在三

之

。太

证则理中汤,少

证则四逆汤,厥

证则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主之。
李濒湖曰∶

维之脉,与手足三

相维,而足太阳,少

,则始终相联附者。寒热之证,惟二经有之,故

维为病亦苦寒热。盖卫气昼行于

,夜行于

,

虚则内热,

虚则外寒,

气在经,内与

争而恶寒,外与

争而发热。则寒热之在表而兼太阳证者,有汗当用桂枝、无汗当用麻黄;寒热之在半表半里而兼少

证者,当用小柴胡加减治之。若夫营卫 卑,而病寒热者,黄 建中及八物汤之类主之。洁古独以桂枝一证属之

维,似未扩充。至于

维为病主心痛,洁古独以三

温里之药治之,则寒中二

者宜矣,而三

热厥作痛,似未备矣。盖

维之脉,虽

三

而行,实与任脉同归,故心痛多属少

、厥

、任脉之气上冲而然。暴痛无热,久痛无寒,按之少止者为虚,不可接近者为实。凡寒痛,兼少

及任脉者,四逆汤;兼厥

者,当归四逆汤;兼太

者,理中汤主之。凡热痛,兼少

及任脉者,金铃散、延胡索散;兼厥

者,失笑散。兼太

者,承气汤主之。若营血内伤,兼夫任、冲、手厥

者,则宜四物汤、养营汤、妙香散之类。因病药之,如此则


虚实,庶乎其不瘥矣。
王叔和脉经曰∶寸口脉,从少

斜至太阳,是

维脉也,动苦肌

痹

,皮肤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又苦颠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宜取客主人。(在耳前起骨上廉,开口有空。乃手足少

、

明之会)
又曰∶寸口脉,从少

斜至厥

,是

维脉也。动苦癫 僵仆羊鸣,又苦僵仆失音,肌

痹

,应时自发汗出,恶风身洗洗然也。取

白、金门、(见前)仆参。(见

跷)
濒湖曰∶王叔和以癫 属

维

维,灵枢经以癫 属

跷

跷,二说义异旨同。盖

维由外踝而上,循

分而至肩肘,历耳额而终行于卫分诸

之会;

维由内踝而上,循

分而上胁至咽,行于营分诸

之

。

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股外,至胁肋肩 ,行于一身之左右,而终于目内 ;

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股内、

器,行于一身之左右,至咽喉,会任脉,而终于目内 。

在

维、

跷,则发癫

;在

维、

跷,则发 。 动而属

,

脉主之。癫静而属

,

脉主之。大抵二疾当取之四脉之

,分其


而已。
王叔和曰∶诊得

维脉浮者,暂起目眩,

盛实者,苦肩息,洒洒如寒。
诊得

维脉沉大而实者,苦

中痛,胁下支

,心痛。其脉如贯珠者,男子两胁下实,

中痛;女子

中痛,如有疮状。
素问

痛论曰∶

维之脉,令人

痛,痛上怫然肿。刺

维之脉与太阳合 间,去地一尺。
王启玄曰∶

维起于

,则太阳之所生,并行而上至 ,下复与太阳合而上也。去地一尺,乃承山

也。在锐之下,分

间陷中,可刺七分。

里之脉,令人

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

里之脉为二 ,在太阳之外、少

绝骨之后。
王启玄曰∶

里之脉,少

所生,

维脉气所发,绝骨之后,

维所过分


也。在足外踝直上绝骨之端,如后二分筋

分间,刺可五分。
飞

之脉,令人

痛,痛拂拂然,甚则悲以恐。
启玄曰∶此

维之脉也,去内踝上五寸 分中,并少

经而上也,刺飞

之脉,在内踝上一寸,少

之前,与

维之会,筑宾

也。甲乙经云,太阳之络,别走少

者,名曰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