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狗血淋头
当码头上突然安静下来的时候,孙中山察觉到了杨洪森为他准备的不同寻常的


仪式。跟随孙中山来皖的要员,脸色都很难看,热烈的


声突然一片沉寂,前后反差实在是太大。
“孙先生,


您能来到安徽。”
“吾弟玉琨,我们总是见面了。”
孙中山与杨洪森热烈握手,并携手同行之时,人群中再次响起雷动般的一阵欢呼,沿途的街道上到处悬挂着代理国民

的青天白

旗,和代表着社会人民

的红黄十字

旗。
“红黄十字旗有什么寓意吗?”孙中山问道。
“是的,我的领袖,红色代表铁血,黄

代表华夏儿女,十字代表正义之剑”杨洪森侃侃道。
孙中山到安徽消息一早就被电传至北京袁世凯处,孙中山此行的目的袁世凯再清楚不过,但是袁世凯不认为其能驾驭杨洪森。
杨洪森表现出来的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让孙中山很欣赏,他麾下部队训练有素,准备

良,杨洪森的装甲车战队,飞机侦察分队,更是让孙中山认为武力解决将会大功全胜,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说服杨洪森参与进来。
在没有与孙中山谈之前,杨洪森尚处于幻想之中,不过与孙中山谈完之后,他马上就清醒。
都是领袖人物,为什么

主席能成功,而他却是屡战屡败。
与孙中山密谈三个多小时,最后杨洪森实在受不了,中途退场去了洗手间,然后派人转告孙中山,说他身体不适,改

再谈。地三个多小时会谈中孙中山将杨洪森的方案基本上全都否定。
孙中山对武力解决并不坚决,其并未彻底放弃法律手段,而且他对袁世凯还存有一丝幻想,希望其能做出让步,避免内战的爆发。而最为重要的是孙中山在

内无法确立绝对的领导地位,他有影响力,但缺乏权威,不能如杨洪森一般现在就拍板。
杨洪森提出使用暗杀,而且由社会人民

来实施这一计划,孙中山反对,理由还是老生常谈。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杨洪森建议让广东的部队进驻湖南,做好向湖北

进了军事准备。另外还建议驱逐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朱瑞,由革命

人接手。革命

只要握有皖、江、浙、赣、湘五省就可以完全立于不败之地。
“共和

的那帮孙子完全没有人格,他们完全靠不住,跟这些人动手不需讲仁义…”
孙中山不是曹

,也自然说不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负我”的话来。虽然没有表态,但是他用沉默做了回答。
孙中山与杨洪森在公开场合出现的时候依然甚为亲密,但是私下却再也没有什么密谈了。孙中山几次相邀,杨洪森都婉言拒绝。临别之时,杨洪森也没有相送,王之徽代其送行,并转

了杨洪森的一封信。
杨洪森在信里写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但是孙中山看完之后便将信给销毁了。
离开安徽后孙中山前往下一站江西。
鉴定国民

在国会中的绝对优势,袁世凯迫不及待地将共和

、民主

、统一

,三

合并为进步

。为尽快实现合并,袁世凯在宣布暂不入

的同时,从善后大借款中,拨出160万元作为经费,由袁派统一

出面策划3

联合。他派人去天津

梁启超入京,商讨合

事宜。
梁启超进京后,便积极活动,他同各方面反复磋商,在大体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举行3


员恳亲会。梁启超还以共和

理事长黎元洪名义,公宴该

参众两院议员,并以《共和

之地位与其态度》为题,作了长达3小时的演说,阐释了共和

成立以来,为什么在许多重大政治问题上,一直采取支持袁世凯政府而反对革命

人的政策和立场。
梁启超又以黎元洪的名义,在3

恳亲会上发表演讲说:“3

在院内尚不能多数,此种现象极为可忧。为3

计,为敌

计,皆宜3

合并,使中国保有二大

对峙之政象渐入轨道。”
汤化龙、孙武、王赓等在会上,一致认为3

的精神本来一致,他们强调为取得议院中的多数,彼此务必相互谅解,容忍与牺牲各方面的小意见与小问题,以取得合并的成功。会后,3

正式签订合并为进步

的协议书。3

又联合发出通电,通告各

决定合并的消息,要求各支部接洽合并事宜。
3

职员及议员400余人召开会议,讨论

章和召开成立大会等诸问题。梁启超主持会议,丁世峄、孙洪伊逐条宣读

章。新

定名为进步

,采取理事制,设理事长1人,理事10人,下设政务、

务2部,政务部专主调查政况,进行研究,下分法制、财政、外

、军政、教育、实业、地方自治、庶政等8科。

务部专主执行

中一切事务,下分文牍、会计、

际、地方、庶务5科。每部各设部长1人,副部长2人,各科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干事若干人。
进步

的理事长为黎元洪,理事为梁启超、张謇、伍廷芳、孙武、那彦图、汤化龙、王赓、蒲殿俊、王印川等9人,另外,由理事长及理事共同推定的名誉理事有:冯国璋、周自齐、阿穆尔灵圭、熊希龄、张绍曾、阎锡山、胡景伊、尹昌衡、蔡锷、唐继尧、陆荣廷、张镇芳、杨增新、张凤闿、程德全、朱瑞、庄蕴宽、陈昭常、齐耀琳、陈炯明、陈国祥、汪大燮、徐勤等20余人,参议100余人。政务部部长林长民,副部长时功玖、王荫棠,

务部部长丁世峄、副部长孙洪伊、胡汝麟。
进步

包含袁世凯实力派、从革命派分化出去的分子、原立宪派3种力量。黎元洪虽挂名为理事长,但并不起决定

作用。在理事中,孙武在3

合并过程中虽代表黎元洪出面活动,但是进步

成立后并未主持

务。那彦图、伍廷芳并未参预

事;代表袁派势力的统一


魁王揖唐、王印川,在并入进步

后,势力单薄,事事消极,不预

事。在理事中实际控制

权的是原立宪派人梁启超、张謇、汤化龙、蒲殿俊。在政务、

务2部成员中,骨干力量都是清末著名的立宪派人。因此进步

名为3

合并而成,实际上领导和骨干力量是原立宪派人。进步

成立的目的,是组成大

,以便在国会中战败国民

。
看似强大的进步

还不足以在选举中绝对战胜国民

,还需要从国民

内部收买一些议员,为此袁世凯从五国银行借款中拿出300万元,收买事宜完全由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军政执法处长陆建章和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

人实施完成。那些被收买的议员,可得到5000至8000元佣金,当然到选举的时候他们必需选袁世凯为正式总统,拥护袁世凯。
在袁世凯英镑加大

下,原本在众议院占多数席位的国民

议员,纷纷退出国民

,转入进步

,有的甚至另组小政

。
而这一直接导致了国民

在众议院议长选举中的大败,进步

汤化龙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议长,进步

陈国选当选为副议长,国民

议员吴景濂淘汰出局。
消息传到南京,国民

人群情

愤,指责这次的选举存在舞弊,要求国会对选举“舞弊案”进行调查,并且要求采用记名投票法重新进行选举。袁世凯根本不予理睬,同时北方各大报纸评述国民

不过是一群输红眼的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