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虚拟第十一号
智者的虚拟第十一号。
说“

即是空”的人,没真正领悟佛理,因为没从反面回向,反面是“空即是

”“般若波罗

多心经”所以说:“

即是空,空即是

。”上下两句相扣的,不是单独的。
佛门理论有“无

界”“俱舍论”中说得好玄:“无

界中,都无有处;以无

法,无有方所…但异

生,差别有四: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四种,名无

界。”“无

界”是佛门三界中的最高境界,到了这种境界,没有有形的物象了。

,是物象;无

,就是没有物象,只有精神世界的深妙与恍惚。
但是,在“无

界”中的,会被转回来,重新给男人蹂躏。那是典型的正面,男人看到完整的正面,男人看到的,是整幅被摧残的画面,挣扎、哀求、呻

、泪眼,在请你垂怜。结果却是,垂怜反倒成为一种助兴、成为恣

的刺

。如果放弃请你垂怜呢?放弃所有的挣扎,采取女神式的庄严冷峻呢?也没有用,这种庄严冷峻是另一形式的刺

,看似没有任何反应,但冰冷也是一种反应,会令施暴者别生

尸般的刺

。男人是那么坚硬坚定,强暴就是强暴。对男人说来,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都在他要蹂躏的深处。那里“空即是

”,

即是


。
“大智度论”说:“虚空有相汝不知,故言无。”其实中国的“老子”早已道出“当其无,有器之用”的真理,河上公注解说“无”字就是“空”字,佛老所论,都呼之

出了的,就是

部。“空无”(non-being;nothingness)的高论都说得太高了。
俄国诗人普希金留有一部秘密

记,是一八三六年到一八三七年的,他死后两百年公开了,里面透

了他对

部的崇拜“空乏其身”,一至于此,他的境界是对的,但只有这一境界就太浅薄了。
正点的诠释应该颠倒陈述,改为“空即是

,

即是空”前后两个空字有不同层次,第一个是具象的,第二个是抽象的,是

后的高明光大、

后的升华与礼赞、

后的应有的空灵境界,像空山灵雨般的凄美,只有被强暴后的十七岁情人才有那种凄美。啊,朱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