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米尼弹
夏天南理解了他的意思:“我能不能这么理解,榴霰弹最大的作用就在一千米以内打一打高速接近的骑兵了?打步兵还不如用更加稳定实用的实心弹和霰弹?”
“没错,打步兵远距离可以用实心弹,近距离可以用霰弹。。: 。步兵的速度慢,从实心弹换霰弹也来得及,而且不存在引爆率的问题。”
“难怪之前一直不见你上这几样装备,原来可靠‘

’和通用‘

’差了点意思。”
林伟业摊开手:“所以,整个滑膛炮时代,看起来技术含量较低的实心弹和霰弹一直是陆战中的主力,榴弹、榴霰弹都只是配角。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后两者可以发挥发挥非常出‘

’的作用。”
演示完手雷和榴霰弹,接下来就是

轴的武器登场了。
林伟业举起一把外表看起来与琼海式步

差不多的

,介绍道:“时间比较急,没有专‘门’打造一支压缩了口径的线膛

,而是直接在滑膛

的基础上拉了膛线,演示线膛

的原理足够了。”
他取出一颗与传统铅弹不一样的锥形子弹,

入

管中,然后用推弹杆推进去,举

瞄准三百多米外两人高的一棵树。瞄了半天之后,他扣动了扳机。
“呯”的一声清脆的

响,树干明显颤动了一下,树叶纷纷落了下来。
“我靠,这么厉害,这么远都能打中?”夏天南兴奋起来。
林伟业吹了吹

口冒出的烟,得意地说:“这还只是滑膛

改装的,‘

’程缩水了,专业的、缩小口径的线膛

有效‘

’程接近500米,比这还要远。”
夏天南回忆道:“我记得你说过:线膛

有膛线,子弹要嵌入,装填很困难,甚至要用小锤子来敲击推弹杆,怎么这个去不用锤子呢?”
“没错,线膛

必须保证

管和子弹之间的游隙很小,这样才能紧密契合,让子弹在螺旋膛线的作用下旋转前进,就能飞得更远。如果游隙过大,子弹就没法旋转。锤子是早期线膛

部队的标配。不过,米尼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线膛

装填困难的问题。”
林伟业举起一颗锥形子弹“你知道丛林部落吹箭的原理吗?米尼弹就是从吹箭那里得到的灵感。看,锥形子弹的尾部挖了一个圆锥形的空‘

’,再

入一个木

,发‘

’时燃气压迫木

挤进空‘

’,迫使弹底膨

,紧贴膛线,封闭住弹头和

膛之间的空隙,使燃气无法外

,就可以使弹头在膛线

迫下高速旋转。在这样的原理支持下,米尼弹可以造得比

管略小,并不要求太‘

’确的游隙,这样装弹的难度大大降低,更接近于滑膛

。而‘

’程,却比滑膛

提高了四五倍,而且能做到指哪打哪。”
夏天南有些郁闷地说:“这样的好东西,可是你好像说过无法大规模量产…”
“是的。影响它大规模量产的有几个原因。第一,‘

’度。虽然游隙控制的要求比其他线膛

要低,那也是相对的,而手工打造的

管和子弹很难保证公差在一定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不同的工匠打造出的

管和子弹无法保证互换,理论上一支

就只能配备同一个工匠打造的子弹…”
夏天南无语了,一个工匠又造

又造子弹,无法

水线作业,生产效率可想而知。
“第二个原因,成本和寿命。因为工艺更复杂,一支线膛

的成本大约是三支滑膛

的总和,虽然我们财大气

不差钱,可以忽略成本问题,但是使用寿命的问题则无法回避。在发‘

’了一定数量的子弹后,膛线会磨损,‘

’度和‘

’程就会逐渐下降,最后效果还不如滑膛

。而同样材质的滑膛

使用寿命可以达到线膛

的几倍。综上所述,线膛

加米尼弹目前只适合少量‘

’兵部队,而主力部队的线列步兵还是必须使用滑膛

,战场上永远是廉价的npc容易形成规模!”
“也只能如此了。”夏天南郁闷地说“那么什么部队适合米尼

呢?”
“个人建议近卫营、特战队和筹建中的陆战队配备这种武器,其余部队的装备维持不变——这几支部队都是特种作战,弹‘药’消耗量远不如普通线列步兵,即使手工专人打造

、弹也能保证供应——当然,特战队以执行特殊任务和突袭为主,手铳比长

更合适,给他们的手铳拉上膛线,‘

’程也可以轻易超过普通的滑膛

了。”
“就这么办。”夏天南拍板“近卫营和未来的陆战队装备米尼

,而特战队就用手铳版。”
林伟业意犹未尽:“我得找乔治神父继续帮忙,‘

’个原始版的

用瞄准镜出来,这样在几百米远的距离可以玩狙杀了,想想就兴奋!”
夏天南眼睛一亮,赞道:“这个可以有。要是两军对阵,一

崩掉对方的首领,是多么嗨皮的事情啊?”
林伟业继续扩大脑‘

’:“培训几个靠谱的狙击手,潜入敌方城池,就能搞暗杀了,比如皇太极之

,只要出宫,都有机会干掉!”
“哈哈哈…”两人沉浸在意‘

’中,相视大笑。
新装备的验收通过了,接下来的设计定型、调整改进就‘

’给林伟业了,然后负责军需的孙元化就会跟进,按照需要的数量安排兵工厂生产,最后‘

’付给相关部队。军工生产有一套完整的

程,夏天南并不需要事必躬亲,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所有人都被召集到南园开会,人员是近两年来最齐整的一次。
夏天南首先给会议定‘

’:“今后只要没有战事,这样的大会定期举行。我们的掌控的地盘越来越宽,军民人数越来越多,事情也越来越繁杂,依靠原来单人负责的简单模式已经无法有效管理,需要群策群力、各管事、机构之间通力配合。”
司马德、孙元化心想,这样的会议模式和朝廷的朝会差不多了,看来将军是为了将来登鼎大宝未雨绸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