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朗声启奏陛下
梁山一百零八将里最厉害的五虎上将都成了李纲的部将,这仗还怎么打?一想起这个现实,我沮丧得直想蹲下来大哭一场!
妈的,什么嘛,这世道…“王爷,经时迁探查,李纲府里可能有秘道暗通双香阁!赵佶前往双香阁很可能只是掩人耳目,只是为了不着形迹地与李纲密谋。”
朱武再度抛出一颗重磅炸弹,直炸得我头晕目眩、两耳发聋…“王爷,以属下看来,现在局势已经十分险恶!
李纲在赵佶的支持下将很可能发动一系列的行动,逐渐将朝中大权牢牢地控制在手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该立即促使蔡京跟司马光的和解,双派团结一气,共同对抗李纲的武将派系。
说到底,蔡京和司马光虽然政见不同,却仍属文官派系,比起李纲的武将派系来,有着共同的利益。”我逐渐镇定下来,长长地舒了口气,凝声道:“不错,绝不能坐以待毙!
如果不能在朝堂之上摆平李纲,令他坐大控制了大宋朝数百万雄兵,再辅以他麾下如此之多的部将,梁山…覆灭必矣。”
“事不宜迟,王爷应火速前往左相府拜见蔡丞相。”朱武森然道“定要陈明利害,令左相暂时放弃对右相的成见。”“我明白的。”我凝重地点了点头,向朱武森然道“但不能不做好最坏的打算。
就麻烦军师让史文恭他们做好撤退的准备,马匹上鞍,喂足草料,一旦事不可为便趁机遁回梁山,再做打算。”急匆匆赶到左相府,来不及下人禀报我便直闯蔡京书房,在书房里我看到蔡京正神色凝重地执笔沉思。
在他面前摊开的宣纸上,已经然滴了一滴清晰的墨痕,他却毫无所觉…看见我闯进来,脸色才转缓说道:“庆儿,你怎么有空来看为父呀?”“义父似乎有些神思不属。”我若有所思地望着蔡京,淡淡一笑道“莫非是有什么心事?”
“唉…”蔡京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说道“山雨

来风

楼啊!朝中似乎大变将起,让人好不惶恐啊…”我心中一震,暗忖蔡京果然是年老成

,敏锐的官场嗅觉当真不是盖的。
我刚刚从赵佶的嘴里探得真相,他便已经预感到了大变将至。我故作不解地问道:“大变?什么大变将起?”
蔡京摇了摇头,苦笑道:“庆儿大相国寺遇刺一案,疑点颇多,但却证据确凿、无可非议,高求百口莫辩也是无可奈何!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高求是被人栽赃陷害,分明是有人想借机陷害、以挑起老夫与司马光的争斗,唉…”
“那义父对此有何看法?”蔡京长叹一声,有些落寞地坐入太师椅里,老脸上

出深深的神色,沉默不语。
***我

了口气,以试探的口吻问蔡京道:“义父以为,当今圣上如何?是否堪称明主?”蔡京想也不想便答道:“当今圣上,聪慧不凡,于书画造诣非凡,虽疏于政事。但

情仁慈,堪称一代仁君。”
我心下了然,蔡京给赵佶贯之以仁君却不是明主,分明是说赵佶算不上明主。
我不得不将赵佶重新考虑。蔡京伴随赵佶已经有数十年之久,从赵佶还是太子时代便已经是赵佶的伴读,君臣两人堪称知

知底!
以蔡京对赵佶的了解,如果赵佶是扮猪吃老虎,蔡京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但听蔡京的言下之意,分明没想到赵佶扮猪吃老虎的可能。我略一思忖,接着问道:“那义父以为李纲其人如何?”蔡京神色一冷,脸有不善之

。
冷然道:“李纲此人,居心叵测,府中食客千人似有不臣之心!且生

阴沉,喜怒不形于

,极擅于纷争之中谋取私利,是个极难

的对手!
如果老夫没有看错,这次大相国寺行刺一案,十有八九出自此君之手,只可恨司马光那个笨蛋难以窥破,竟以为是老夫上演了一出苦

计,痛下辣手扳倒高求打击他的羽翼,且扬言要报复老夫,白白教李纲匹夫捡了便宜。”
“什么?”我失声道“司马光竟将这笔烂账记得义父的头上?”“可不是么?”蔡京低嘿一声道“这老小子刚刚还在圣上那儿参了老夫一本,说什么结

营私、

羽倾辄…将自己倒撇得干净!幸好圣上并未信了他的诬蔑之辞,但这口恶气老夫如何咽得下去?定要向他讨回公道。”
我心中暗叫一声苦也。居然晚来一步,眼下蔡京与司马光已成水火之势,再想调解怕是难上加难了。唉,当真是棋差一招,缩手缩脚啊。
在这山雨

来风

楼的时候,又一件大事凑热闹不期而至。晁盖于河间府啸聚山林,召集了一大批人马,并于高

关一役大败梁师成所部,斩首三万。
一时间贼势浩大,颇有席卷河北之势!梁师成缩回大名府城,惶惶不可终

,连发十道告急文书,恳求朝庭增派援兵。收到告急文书,朝野震动,赵佶连夜召集群集于金鸾殿,掌灯商议对策。
“陛下,微臣以为既有驸马爷接受招安在前的先例,对付晁盖亦可以采用此法。”
司马光首先出列奏道“微臣愿意讨旨前往河间,招安晁盖一伙,以为我大宋北面屏障!从此东有山东,西有河间,与大名府互为鼎足之势,我大宋北疆顿时安如磐石。”司马光此议一出,不少大臣纷纷点头应是,便是龙椅上的赵佶亦是连连点头。
“陛下,不可!”蔡京忽然出列奏道“万万不可!这晁盖本是穷凶极恶之人,于河间府境内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无论官商一律劫掠、不论贫富悉数抢夺,所犯下的累累血行可谓磬竹难书!
微臣以为,这样的屠夫是绝不会真正臣服的,朝庭妄想招安不过是白白赠送他钱粮,反使他坐大而已。
臣以为,当派得力大将率大军征讨。”赵佶手抚下颔再度点头,觉得蔡京所说也颇有道理。反观司马光,回头向蔡京投来阴冷的一瞥,似乎对蔡京的反对记恨在心,蔡京却是看也不看司马光一眼,一时间,朝常上的众臣分裂成了两派,互为阵营相互谩骂攻击,其吵杂之程度比之市集有过之而无不及!
看着这些争得面红耳赤的大臣,我不

大摇其头,忽然间看到了人群中的李纲,正神色冷然地傲然峙立着,不

心下一震。若是蔡京的增兵一派占了上风,赵佶同意派兵征讨,只怕这统军大将难免会落到李纲的头上,这无疑是难以令人接受的!
怎生想个更好的法子,避免这样极其不利的局面出现呢?我冥思苦想间,目光无意间掠过赵佶的身边。
正好看到童贯正神色阴冷地伺立身后,便突然间心下一动,顿时有了计较。我越过毫无形象地争吵不停的百官,来到大厅中央,朗声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参奏。”